电 话:135-8498-4787
QQ:319603185
邮箱: cs@key-way.com
地址:苏州市干将东路178号苏州自主创新广场3号楼301室
苏州政策辅导公司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失败可能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审核也越来越严格。不少企业都面临了失败,仔细对照材料,该有的都有,为什么还是没有通过呢?智为铭略小编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几个企业在整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材料可能会忽略的一些问题。
一、财务核算不规范
典型症状
财务核算不规范是很多企业高企认定失败的一大主因,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例如研发费用含无形资产摊销金额而财务报表中无无形资产、会计报表没有研发核算、多个研发项目的研发经费雷同、研发费用大于管理费用等。
症状分析
一般的财务核算不规范问题,主要在于企业对于高企研发投入核算制度并不了解,由此造成了各种不合理或者各种失误。就研发费用大于管理费用而言,表面上来看也确实是有问题的,因为按照通常的企业会计准则,研发费用应该是管理费用科目下,自然是不会高出管理费用的。
对症下药
对于一般的财务核算不规范问题,企业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研发核算管理的规则和内涵,尤其是在费用的归集过程中,要厘清前后的逻辑关系,在真实性的前提下考虑到合理性、和全面性,避免数据的前后矛盾和逻辑错误。
二、财务数据不符
典型症状
收入与税务系统数据不一致;专项审计报告与年度财务报表数据不一致;财务报表年期末数与下一年期初数不一致;财务报表附注与主表数据不一致;填写的财务数据与申报报告数据不一致等。
症状分析
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问题出在审计过程,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信息获取的不充分,不够认真细致等都可能带来致命问题;*二类则是在材料填报过程中,高企申报涉及大量数据信息,一个马虎和失误,都将带来严重后果,如果评审中被发现数据问题,基本上是一票否决。
对症下药
首先,企业在找会计师事务所出审计报告时,除了需要明确该审计机构在省财政厅目录范围内之外,还需要对审计机构的专业水平、口碑等做必要的评估,在审计报告初稿出炉后,企业财务人员应当认真核对相关数据,尤其是和纳税系统的数据做认真比对,在确保万无一失后再出正式报告;其次,负责数据填报的人员也需要非常认真仔细,*好能像智海在帮企业做材料时那样,到填报完成之后至少进行三轮自查互查,如果是选择服务机构做高企,*好选择专业靠谱的正规机构。
三、研发费用与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比例不足
典型症状
研发费用方面,主要症状是部分研发项目未通过认定导致扣除后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方面,主要症状是高新技术产品不被认可,导致扣除后的收入比例不达标。此外,技术领域问题不符合业会造成RD费用和PS收入比例不符。
症状分析
由于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的比例属于门槛要求,一旦造成比例不足,必然就死掉了。造成比例不足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归集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缺乏系统规划,对高企申报的要求和内在逻辑理解不到位。*二,忽视技术描述,对研发项目与产品的技术说明与证明材料的整合与挖掘不到位。费用与收入比例不足,表面上是财务问题,其实本质上是技术问题。
对症下药
整个高企申报的过程,如果简单来理解的话,可以认为研发是起点,产品是重点,整个材料的组织基本都是围绕在这两个方面展开。因此,在申报高企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申报要求对研发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进行系统规划和梳理,这里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收入情况、研发人员情况、知识产权情况、技术情况、研发项目与产品的关联性情况等,从而确定合理的比例区间、RD数量、PS数量等。其次,要基于企业的技术材料、知识产权质量和数量、各类支撑证明材料合理确定和完善用于申报高企的具体RD和PS的名称、技术描述、成果支撑、证明材料等。
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低
典型症状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低的症状的严重程度差距很大,在“未通过原因”中,*高的转化能力得分才20分,而*低的只有0分。对于转化能力近20分的,显然未通过认定还有其他的问题,但是只得到低于10分的企业,基本上转化能力得分低就是死亡的死因了。
症状分析
接触了不少因为转化能力得分低的企业,总结之后可以发现,企业转化能力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错误理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逻辑;有的企业甚至将成果和转化结果弄反了。*二,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材料与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有数量要求,更有质量要求。单纯的堆砌数量没有意义,能够被认可的转化才有价值。有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上罗列了二三十项转化,结果申报材料中一项证明材料都没找到,或者有证明材料,但明显不足以证明转化,如果被认可的转化少,得分自然就会低。
对症下药
新的政策下,科技成果转化的总分依然是30分,但是要求却更高了,虽然A档的要求是年均5项但却需要提供技术描述性材料。对企业而言,首先要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政策要求,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逻辑关系,在梳理过程中,以现有的技术、成果为出发点,以已经带来或即将带来收入的拥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样品等为落脚点,找到这两个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各项原则。其次,要整理和归集好证明材料,证明材料越充实,转化被认可度越高,既要保证转化的数量满足要求,也要保证每个转化都有证明材料支撑。
五、领域不符
典型症状
企业产品不符合领域、研发项目或高技术产品不属于申报领域、RD表和PS表未到三级目录、未注明四级领域、RD和PS与申请高新技术领域不符,扣除后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不达标等。
症状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可以发现、企业死在领域问题上的主要原因有三类:*一,企业的技术或产品在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明确排除范围内,往往领域目录中明确列出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技术,容易直接被毙;*二,属于新技术,之前的领域还没有囊括,找不到明确的对应,企业容易对应到似是而非的领域中;*三,企业所找的领域不够具体和准确,属于操作和判断性的错误。
对症下药
1、*新出台的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有比较大的调整,但“重点不支持”的领域显然会只增不减。对于上述*一类原因,企业如果想申报高企,除了技术转型升级,别无他法;2、对于原先能找到精确领域,而现在领域调整后找不到的企业而言,能做的除了往*接近的领域上靠之外,技术的转型升级也同样需要提上日程。3、对于领域对应不够具体和准确的企业,首先提高对于领域选择中药性的认识,再好的技术,选错了领域都是白搭,同时,认真对比和研究,选择*适合并且*精准的子领域。
六、人员结构不符
典型症状
人员结构不符主要表现在科技或研发人员比例不达标、科技研发人员的专业不符、研发人员不满足183天、人员花名册的真实性存疑、研发机构名称与管理水平中的文件存在矛盾、研发费用中的研发人员工资与人员花名册中的人员数量存在矛盾等方面。
症状分析
其他各项条件都已经比较满足,却死在人员结构不符上实际是比较遗憾的,因为人员结构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出现这类问题,本质上市对于高企申报的基本要求没有准确领会,对材料的组织编排不够严谨,当然,也忽视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对症下药
新的高企认定办法在人员方面降低了要求,将科技人员与研发人员同城为科技人员,比例要求统一为10%,取消可大专以上的学历的限制,这些调整为企业处理人员问题降低很多难度,如对于员工数量较多的研发生产型企业而言,在科技人员的确定上免除很多对学历和人数上的限制。总体而言,要避免人员结构不符的问题,我们建议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根据实际情况和计算方法确定总人数——确定各项目研发人员数量及名单——根据相应格式确定人员花名册——统一材料花名册部门机构名称——完善相关证明材料。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开始,新的认定操作中,对于人员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人员的统计方法、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情况、科技人员的认定标准等,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
七、知识产权得分低
典型症状
虽然只是产权得分低的情况不多,但在“未通过原因”中,居然有的企业知识产权得分为0,*高的得分只有21分。由于知识产权在高企申报中处于核心地位,知识产权失分就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产品等都可能不被认可,因此,只是产权得分不够,高企申报基本无望。
症状分析
那么,在大家都知道高企申报的知识产权要求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严重十分呢?经过多年总结,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不满足规则层面的要求。例如企业——总共只有5项实用新型,或者企业填了10项软著但近三年只有5项有效,必然会扣分;再比如,企业只有一个发明,但是评审时发现,这个发明的权利人不是申请主体,或者这个发明的去哪里人不是申请主体,或者这个发明未缴年费已经失效,都是导致其不被认可,自然就是0分。*二,不满足技术层面的要求,比如,企业有6项软著,表面上已经满足基本要求,但是专家评审时认为,其中两项软著在技术上没有区别,于是只认可了其中一项,导致扣分。
对症下药
新的认定办法虽然取消了近三年的要求和独占许可的资格,但是新的评分体系对于知识产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知识产权的类型、技术先进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在此背景下,在高企申报之前,企业一定要中试知识产权的布局和管理。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相关计划,要确保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拿到更多的分数,其次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要知道受让等形式获得的知识产权得不到高分,独占许可已经不被认可。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一定要确保所有知识产权都在企业名下,知识产权仍在有效期,避免知识产权忘缴年费和重复使用。
八、管理水平得分低
典型症状
这一项*能体现企业对于高企认定重视和精细程度的得分项。仅仅因为管理能力得分低而被毙掉的企业属于少数,一般都还有其他失分项,根据统计,“未通过原因”中标注出管理水平得分的普遍在9-13分之间。
症状分析
根据智海总结,造成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材料的完整性问题。如果漏放错放了某个文件,或者放的文件与并非申报所需的,都会失分。*二,材料的质量问题。比如材料过于简单,不满足高企申报的要求等。*三,材料的真实性问题。常见的比如材料中内容前后矛盾、逻辑错误,甚至出现别的企业名称,产学研造假等等,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比较致命的。
对症下药
就高企申报而言,企业除了需要提升研发管理水平之外,还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仔细研究申报要求和评分细则,搜集每一个评分项目的证明材料,确保管理水平的完整性;其次,重点整合搜集到的材料,精雕细琢,不断完善和丰富,确保材料的质量过关,努力获取更高的分数;*三,要保证管理水平模块与其他材料前后逻辑的一致性,不能前后矛盾,此外,要以企业的实际为导向,不应出现有明显问题的材料。
九、证明材料缺失
典型症状
证明材料缺失的情况范围比较广泛,缺乏必备材料如税务登记证、医药类的企业研发的产品没有取得生产批文、高新技术产品证明材料不足、研发项目证明材料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证明材料不足等。
症状分析
证明材料缺失的原因要么在于粗心大意,要么在于不清楚要求。比如税务登记证没放典型的就是不够细致;而对于一些证明材料的完整性要求不清楚的话,就会出现只放了一半证明材料的情况,比如企业更名或者特定行业,有些证明文件都必不可少。
对症下药
要避免粗心大意,*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要依据材料目录对申报材料进行多次检查,避免基本材料的缺失。要规避证明材料不充分的问题,一种指导思路就是多问多找,尽量将企业能找到的与所要证明的项目的有关的材料全部都附上,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被证明项目不被认可的风险。
十、核定征收
典型症状
2015年*二批高企申报有4家企业因为核定征收的问题被拒之门槛。按照高企认定的要求,申报企业的征税方式必须是近三年都是查账征收,这个属于门槛条件。因为这个原因未通过的虽然是少数,但却也必须要留个心眼。
症状分析
一般情况下,核定征收的企业主要都是财务管理相对不够规范的小微企业居多,在实践中,死于核定征收的企业无外乎两个情况,*一是知道自己是核定征收但是不知道高企关于这方面的要求;*二是不知道自己是核定征收,以为自己是查账征收,或者申报前的三年内有一年是核定征收,这些都是没有申报资格的。
对症下药
要区分企业所得税是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企业的所得税报表是A类还是B类,A类报表是查账征收,B类则是核定征收。如果企业申报高企前的三年内有有任何一年属于B类,那么想申报高企,除了再等等之外,要尽快完善财务管理和调整纳税类型。
十一、产学研协议真实性问题
典型症状
产学研协议不仅是分数的问题,也不仅是上文提到的管理水平的问题,甚至能够上升到企业诚信问题,在2015年*二批中有3家企业死在了产学研协议真实性问题上。
症状分析
产学研协议由于涉及到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而高企评审的专家也可能来自于此,因此造假的风险其实是非常高的,由于产学研对于成长性低的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一些企业可能会铤而走险,*终弄巧成拙。
对症下药
一般的处理思路就是“宁缺毋滥”,如果分数肯定能够,实在没有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分数不够,就需要想办法提升产学研的质量,当然前提是不能出现真实性问题,优质的产学研协议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征:与大专以上高校或科研院所签订、一级法人章或科技合同章、基于具体研发项目、涉及具体费用、有财务凭证,上述几点有多少就提供多少。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登陆智为铭略官网,官方网址http://www.key-way.com/,专业的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专家,智为铭略致力于科技项目的一站式服务,12年专注企业服务,秉承为客户“花*少的钱,创造*大的利润”的服务宗旨。
[上一个产品:苏州项目咨询公司解读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二)] [下一个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未来走向:取消补贴转为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