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135-8498-4787
QQ:319603185
邮箱: cs@key-way.com
地址:苏州市干将东路178号苏州自主创新广场3号楼301室
2019年度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产业、民生、农业)项目指南
为做好2019年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产业、民生、农业)项目指南的编制工作,现面向社会征集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建议,市科技局将根据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项目建议情况凝练选题、发布指南,通过公开申报、竞争择优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类
1、重点支持方向
根据“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及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要求,推进落实《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产业前瞻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联合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着力提升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2、征集项目类别
(1)产业前瞻性研究项目。紧跟现代技术发展前沿,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前瞻性布局,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前瞻性技术与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此类项目面向市区范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征集。
(2)重点研发产业化项目。跟踪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趋势,遴选具有一定研究基础与条件,能够突破核心技术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向高端发展的研发产业化项目,要求实施期内能够累计实现3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此类项目面向市区范围企业进行征集。
(3)产业联合创新项目。发挥高新区科技创新主阵地作用,聚力打造特色产业和创新集群,由省级以上高新区根据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布局,凝练1~2个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标志性特色产业,组织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实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推进。此类项目面向省级以上高新区征集。
3、时间要求
(1)企业按照项目类别填报项目建议,优先推荐瞪羚计划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填报;直属高校院所直接填报前瞻性研究项目建议。
(2)截止时间:2019年1月28日
二、民生科技类
1、总体要求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2018年度苏州市民生科技创新项目立足我市社会发展(民生科技)领域重大科技需求,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加强社会公益类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进社会发展重大科技示范,着力提升科技惠民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2、征集项目指南类别
(1)科技示范类
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发展问题,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综合示范,让科技创新惠及百姓生活。
(2)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围绕我市社会发展(民生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应用示范。主要支持对我市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关系民生、受益人群多、技术集成度高、行业或区域特点显著、具有在全市进行示范推广价值的项目。
(3)征集方式
Ⅰ.征集指南类别:按照科技示范类、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类二类征集。
Ⅱ.征集指南领域:按照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和社会事业四类征集。
Ⅲ.征集指南内容要求:科技示范类指南内容不超过200字。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类以指南条目形式征集,不需要填写具体内容。
3、时间要求
截止时间:2019年1月20日。
三、农业科技类
1、总体要求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2018年度苏州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2、征集项目指南类别
(1)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工程类
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壮大区域农业特色产业为目标,开展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2)农业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类
以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为目标,开展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3、征集方式
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工程类指南内容不超过200字。农业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类以指南条目形式征集,不需要填写具体内容。
4、组织方式
(1)由各市(县)、区科技局以及有关部门负责指南征集组织工作。
(2)各主管部门需对征集的指南建议进行筛选,并将征集的指南按照二类项目类别进行分类汇总(附件),汇总后材料各主管部门盖章后统一报送。
(3)征集指南为领域性方向,指南内容外延需涵盖相关领域,非具体的申报项目。
5、时间要求
截止时间:2019年1月20日。
[上一个产品:2018年昆山科技计划项目咨询系统这么填就对了] [下一个产品:多维度分析为何新生独角兽企业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