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135-8498-4787
QQ:319603185
邮箱: cs@key-way.com
地址:苏州市干将东路178号苏州自主创新广场3号楼301室
苏州企业研发项目材料这样准备,高新企业申报事半功倍
那么通过对研发项目的5大特征的简析,是不是具备上述特征的项目以及产生的成果与数量就一定会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专家又是从哪些维度来评审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等一些研发项目的核心要素的呢?智为铭略小编针对苏州企业申报高新企业研发项目材料如何准备进行以下分析:
一、研发项目RD确认的维度
根据多年来积累的高企申请实操经验,结合与高企认定组织部门管理人员、评审专家、不同行业或不同企业代表等人员间的交流研讨情况,智为铭略小编就以下核心要素做简要分享,应该说基本是可以覆盖专家的评审维度的,具体如下:
1、项目来源可靠
通常,企业研发项目来源有两个:一是为了申请政府科技计划资助,获得政府立项的项目;二是企业自主立项,包括企业独立自主研发项目、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等。
2、项目名称规范
(1)首先,研发项目名称要与高企领域契合,领域千万不能错,智为铭略小编建议企业技术负责人必须明晰高新技术领域的选择方法;
(2)其次,研发项目名称要体现科技含量。建议研发项目名称采用“技术创新点+产品名称”方式命名,比如:基于XXX(描绘技术特性)技术的XX产品研发。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便于专家识别项目的亮点,二是便于确认成果转化时快速找到对应产品。
智为铭略小编提醒您
(1)智为铭略小编建议研发项目名称不要直接用专利的名称,一方面显得很不专业,更为重要的是直接用专利名称会使该研发项目的名称很突兀,不符合正常的语言逻辑习惯;
(2)智为铭略小编建议研发项目名称杜绝重复或者类似,比如“一种19寸高性能防滑越野车轮胎的研发”和“一种20寸高性能防滑越野车轮胎的研发”。如果不从研发内容上做高度的区分,专家会认为这两个研发项目雷同,认定为重复研发,进行合并甚至是否定掉其中的一个项目,这样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研发费用比例不达标,进而高企的认定“满盘皆输”;
3、项目数量合理
那么研发项目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智为铭略小编建议考虑企业自身研发实力的强弱,包括研发经费投入的多少,以及配置研发人员的数量等核心要素。
总结:
对于那些一个自然年度研发费用高达上千万的企业而言,那么研发项目的前期规划的具体数量的设置必须合理合规,数量可以适当多些,切忌单个研发项目的费用过高且研发产出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各方面的负面风险都很高。反之,对于那些一个自然年度研发费用只有几十万且研发人员也只有几个人的企业,那么研发项目不宜定太多,否则分摊到每一个研发项目的研发费用就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
另外,智为铭略小编再实际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申报人员误认为一个研发项目就代表一个科技成果,为了满足三年15项的科技成果转化,费尽“洪荒之力”凑够15个研发项目。其实说到底还是没有明晰研发项目与科技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一个研发项目产生多个科技成果是比较正常的情形。
4、证明材料有力
研发项目处于不同的阶段,需要提供不同证明材料:
1、立项证明文件:政府立项批复文件、资助资金拨付文件、科技计划申请书、项目合同;企业立项的项目可以提供企业股东会立项决议、立项查新报告、项目计划书等。如果是合作开发的,可以提供产学研合作协议、委托开发合同等。这些足以证明研发项目立项是有理有据的。
2、研发过程记录:可以提供项目检测报告、用户报告、工艺图纸、实验记录、项目实施中期检查等资料,这些足以证明研发项目是真正实施的。
3、验收证明文件:通常包含验收报告和成果证明资料,比如:样机图片、专利证书等,这些资料用于证明研发项目完成或者超过了预期目标,并且产生了相应的科技成果。
总结:
根据智为铭略小编历年的服务经验来看,研发项目RD的规范性资料在高企申请中基本上都能通过专家审查。但是智为铭略小编总是发现一些企业临时拼凑材料,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顺项目、周期、费用、人员、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存在佐证材料造假、过期等一些明显的错误,*终在合理性方面被专家给否定,自食其果。站在更高的层面分析来看,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研发项目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同样缺一不可,毕竟真正经得起推敲的项目真实度更高,企业留给外界的印象也会更好。
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key-way.com,智为铭略提供免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企业补贴政策申请评估报告,关注智为铭略获得更多优惠政策。
核心产品与服务:软件著作权登记、商标注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江苏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知识产权贯标、软件产品登记、软件企业认定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
[上一个产品:每年研发项目立项这么做,无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评审专家] [下一个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未来走向:取消补贴转为资质?]